藝術展出
Art Exhibitions
于正仓院梦回唐朝:
日本皇室秘藏再次开封,在奈良遇见唐代宝物
24/10/2015 - 09/11/2015
10月24日至11月9日,秘藏于日本正仓院的珍宝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正仓院始建于8世纪后半叶,是位于奈良市东大寺大佛殿西北面的古建筑仓库。日本天平勝宝八年(即公元756年),日本圣武太上天皇去世,光明皇太后先后5次向捐出这位日本天皇遗爱宝物,遂成名闻遐迩的正仓院宝库。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世界文化遗产的正仓院珍藏着近万件文物,其中包括不少中国唐代的重要文物。日本以其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人关系,从唐代始就不断地入藏许多由遣唐使、学问僧带回的珍宝──在奈良正仓院,我们可以看到大唐盛世清晰的轮廓。同时,因正仓院藏品之珍贵,保管工作之严谨,不少人将之称为“丝绸之路的终点”。
今年举办的“第67回正仓院展”中,正仓院在两周多的开封期间向奈良国立博物馆借出了60多件文物,以飨世人。本年度正仓院展的重要展品之一,是“紫檀木画槽琵琶”,这一西域风格的四弦四柱紫檀木曲颈琵琶,其正面捍拨中呈六朝余韵的山水人物图,背面可见螺钿四瓣菱花装饰规正密布,极尽精巧之能事。这类曾盛行于唐代乐器,令人遥想大唐之歌舞升平。
正在展示正仓院宝物的第67回展览,仅仅是指1946年始,在奈良国立博物馆所举办的正仓院展次数。事实上,正仓院宝物展早在明治时代就已举办过:1875年至1880年的5年间,籍着奈良博览会的契机,东大寺大佛殿回廊中也曾展出过部分正仓院宝物,达官贵人和一般民众都可在此窥见华丽目眩的宫廷生活。之后便只有在每年“曝凉”期间,只允许少部分皇室成员或高官进入观赏,1922年英国温莎公爵访日时就曾观赏过正仓院的宝物。在明治8年(1875年)正仓院归属明治政府管理之前,都不再对向世人展开过真容,唯皇宫贵胄才有机会一览。
如今,在每年秋季的正仓院展中,寻常百姓也可以看到这些曾经秘而不宣的宝物。而现由日本皇室机构“宫内厅”管理的正仓院,直至今日仍然保存着大量传统礼仪和文物保存的制度。
在北京跟随“眼睛与心灵”进入关注社会问题胜于美学语言的印度当代艺术
23/10/2015 - 21/12/2015
北京 10月23日下午,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后的第二个展览“眼睛与心灵:印度当代艺术新的介入”开幕了。该展览由印度国家现代美术馆策划,作为在中国举办的“印度文化节”活动的一部分。这样一个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展,照例有一个冗长的展览开幕仪式,各方领导轮流以中英文进行发言。看到这个架势,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趋于保守的艺术展览,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印度虽然和中国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其民主的政治体制在工业革命前就已被确立,因此近百年来印度的艺术都相对开放。这个代表印度国家呈现其当代艺术面貌的展览,满眼是用当代艺术语言所呈现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经济、民生等问题,几乎没有一件作品是单纯诉诸美学的。“对印度艺术家来说,美学和艺术语言的问题已经是30年前的问题了。”策展人瑞杰夫·卢臣(Rajeev Lochan)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采访时说。所以,这个展览以“眼睛与心灵”(The Eyes and the Mind)为主题,特别强调展览中的作品是“需要观众以视觉和思想、感悟的双重体验来经历艺术”。该展览亦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以“金砖四国”的艺术作为研究和展览的线索,进入国际当代艺术交流的开端。
艺术家阿伦库马尔·HG(Arunkumar HG)带来的摄影和装置作品,反映了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农民生活的种种困境。装置《脆弱的守护者》是一面由八块木板所组成的屏风,每面屏风上是一个以绢网印刷出的农田里的小农户,他们全部来源于印度乡村真实的农民形象。这些农民千百年来,以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方式耕种农田,维护着环境和土地多样性,然而随着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他们的生活和经济环境都受到了边缘化的威胁。这件作品试图以此探讨工业化带来的农业可持续紊乱的问题,这些木板屏风上的农户形象所传递的脆弱感,和他们实际脆弱的生活境况相一致。